前言
自荐信,或称个人陈述,一直是国内自主选拔考试初审申报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第一次让目标学校了解自己的机会。
自荐信来源已久,且用途广泛。无论是强基三一初审环节,还是在学生迈入大学生活后的社团活动、奖学金、境外交流机会、学生职位竞选等方面,自荐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保研、求职、申请国外高校等,自荐信在每一个人生节点都扮演着“自审、介绍、推荐”的角色,也是各种面官“基本判断、形成印象”的第一步,其作用可见一斑。
网络上有非常多的自荐信撰写指南,但恰恰是这种千篇一律的指南使得学生丧失了性格,考官模糊了印象,审核变成了“找不同”。好的自荐信,表达出一个完整、有特色的学生形象;平庸的自荐信,很容易让学生湮没在群体中,让学生走向“印模子”的路。
如何破局??
焦点教你在自荐信中找到自己!
☆ 要点1:请务必提高自荐信的表达效率!
☆ 要点2:有时模版和客套话是一种灾难!
☆ 要点3:请从上帝视角看自荐信 !
☆ 要点4:用自荐信引导考官在舒适圈内提问!
☆ 要点5:展现学术潜力,凸显研究型人才!
一、自荐信的演化及作用
从2003年自主招生元年开始,自荐信就是学生申请校荐资格中,需要向高中学校提交的一个材料;2009年自主招生逐渐成型后,除了作为考官面试时的参考材料,自荐信也一直是初审中的必备环节;2014年自主招生改革,由校荐改为自荐后,自荐信更加重要,在不少高校中,都是衡量学生初审是否可以通过的一环。自荐信成为进入复试的关键。
而到了当前高水平三位一体和强基的时代,因高考成绩成为初审入围的主要参考,自荐信不再作为初审材料中考核评分的一部分,但仍然极大地影响面试。可以说,写好一封自荐信,就是为面试铺垫了良好的开局。
二、自荐信撰写要点和自审视角
1.自荐信≠罗列信自荐信只是初审申请表中的一部分
近十年来,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初审材料(申请表)基本都由个人基本信息、成绩信息及排名、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自荐信、推荐信等6部分组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提交自荐信时,我们要规划好初审材料中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不要把申请材料中已经填写的信息,再在自荐信中赘述。
图:2020年北外综合评价申请应提交的材料,见红框
拥有炫目的简历当然是好事,各类活动也是自荐信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写自荐信时,学生往往走入了罗列奖项的误区。应把自荐信的重点放在奖项和基本信息所不能体现的部分,比如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个人兴趣、理想抱负、人生规划等内容。以案例观之:
案例解析:对比两则案例,案例一的描述是最常见的自荐信描写方式,按照套路和格式将经历填充到框架中,未免空泛;案例二则结合自己看过的经济学的书籍,展现自己的理性和思考能力,更能打动你我。
2. 从真实经历出发不要成为模板的堆砌
自荐信虽然是静止的一封信,但文字之下的考生是需要形象生动的。见信如面,不管是三一还是强基的面试战场,自荐信都是很多院校面试环节中评委专家提问考生的主要依据材料。常规情况下评委老师一天面试到的学生少则一二十,多则大几十。自荐信要给老师留下印象,就不应该成为客套话的堆砌。
应该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发掘自己经历当中的特别之处。通过阐明自己的思考(体现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自己的专业选择、大学意向、人生理想相结合,真实的想法和表达,更能够打动人!
一定杜绝虚假,即使平凡的经历也能挖掘出深刻的思考。
案例解析:案例三中,并没有“主席”、“论文”等光鲜的履历,仅从科技制作社团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兴趣,引出自己”实业兴国的梦想,言辞恳切真挚,引发好感。
3. 逻辑连贯,不落斧凿
在自荐信中,逻辑连贯、思路清晰的特点能帮助读者理解,用“梦想的来源-探索-规划”或“经历的尝试-结果-启发”等纵向组织,或列举几件事例横向展开等逻辑组织内容。同时注意不动声色地串起自己的一些重要的经历,例如来过北大夏令营、拿过生物省一、参与过的社会实践等,追求真实深刻,避免宽泛显露。
案例解析:案例四中,从儿时到未来,从小事引大事,思路清晰,表达明确,真实不自矜。
4. 从上帝视角看自荐信
要写好自荐信,还要跳脱出学生思维,从考官的角度来思考,明白你是谁,考官是谁,你要报考大学的定位是什么。
基于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必定是严谨态度为本,创新能力为先,有志于推动社会进步。再结合不同专业老师对“年轻、有理想的青年”的要求,发掘自身经历,展现研究特色!例如建工学院的学生讲述自己从小对乐高感兴趣,高中时观察研究“廊桥”结构,以后想投身于大基建的建设,就很符合研究型学校特色,吸引“专业老师”的兴趣。
三、 语言有效,巧妙设伏
选择经历,把握要点之后,具体到叙述时,学问也颇多。
1. 确保自荐信中有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想
反复被强调的是,自荐信中所有的信息都应确保真实!自荐信材料大概率是会呈现在面试现场的,如果有假的材料被问及,毫无疑问是致命的。
案例解析:该考生连自己自荐信材料中的相关人名都没有读对,一很难反映出其专业度,二更让老师怀疑出彩的自荐信是否是他人帮助甚至代写。
2. 保证文章文字的实际有效性引导考官发问
语言是一门艺术,字数相近、内容类似的一句话,往往传达出来的内容深度不够,引发读者不同的思考。在写自荐信时应保证内容和表达的实际有效性,减少套话,用词精准,引导考官在舒适圈内进行发问。
案例解析:修改后的案例六活泼生动了很多,且充满自信,语气铿锵,掷地有声!将篇幅用在具体事例的叙述上,引起考官对此活动的兴趣,考官可以针对活动遇到什么困难,学生主要负责的任务,对此有什么感悟等方面进行追问。
常见的埋伏笔的方法有不少,比如留出悬念、提及考官感兴趣的人物或事迹,围绕重点事件展开等方法。
案例解析:案例中出现的“原因”留下伏笔,不在自荐信中详述,引导考官的好奇,进而提问,学生趁此机会讲清楚如何解决,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获得了哪些经验等。但案例的描述还有待改进。
3. 确保自荐信的整体逻辑自洽且经得起推敲
一句话概括,自荐信要像是一位学生写出来的,让面试老师或者审核材料的博士生在看到的第一眼不至于产生学术怀疑。如“SCI期刊发表”、“发明专利若干项”此类描述会引发学术怀疑,要知道这些材料可能是名校生都不能轻易搞定的成果。
因而,如果确有此类成果,奖项背后下的努力和探索一定是要介绍清楚的,并成为亮点。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面试,一定要做足准备,将奖项内容整理清晰、细节补充完整,以免紧张忘词,使设想中的发光点被引爆成雷点。
四、展现学术能力和科研潜力
普通的自荐信做到以上几点已经能达到80分。但被很多机构或者同行忽视或遗漏的是,一封立志于被名校(研究型大学)录取的自荐信理应达到更高的要求:符合研究性大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理念,展现出考生的学术潜力和科研潜力。
那么什么是科研及学术潜力,又该如何在自荐信中体现呢?
学术潜力,不一定是高中阶段已获奖的经历才可写到自荐信之中。事实上,学术潜力的撰写就是为了向高校面试官表达,你不是死读书的学生。
1.对于很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你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2.对于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点,你能够进行学以致用。3.对于一些生活中繁杂的问题,你会有自己的探究并已有一定的解决方案。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其实根本上是三个问题,即:
对于很多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他们比较多的关注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而对于很多工程和应用型学科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怎么办”的问题。
学生应该牢牢把握这样的思维特点,主动去思考,如何界定一个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间的因果性和相关性,如何去用已经发明、发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和专业时,更应该注意学科思维的特性。针对性进行自我比对,看看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这所高校的精神气质。
往年学生在写此类段落,写得不够理想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写作的目的,比较流于表面。看起来好像在表达自己在学习之外的一些探索,但往往没有实质性内容,让面试官根本不理解你到底思考了什么,追问了什么或者解决了什么。
案例解析:案例中的考生自我经历丰富,在感兴趣的领域有大量的自主探索,深入了解和动手实践了“编程”、“游戏”等项目。积极自主学习,将所学转化为成果,且有一定的佐证,这种经历一非常符合计算机学院面试考官的认可,二也可以吸引考官注意,把考官带进学生自己的舒适圈,跟着学生的节奏走!
结语
优秀的自荐信不仅可以阐述清楚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以及你要怎么做,还可以在面试中引导好面试官,让面试老师在自己的舒适圈提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考生从自荐信开始,考虑之后的初审、面试,在三位一体的路上,环环相扣、步步精准,必能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隐约雷鸣,阴霾风雨。谷雨已至,暮春渐逝。2020年已逐渐回归正轨,万物待兴。2020出给高三学子的战疫考卷,我们坚决无悔地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在新的升学战场,考卷是我们出给自己的,更难也更需要思虑周全。发令枪已响,各位蓄势待发的“少侠”,从写好一篇深刻的自荐信始,开启势如破竹、灿如烟火的新征程!
你的未来,在你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