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由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兴起于秦汉之际,兴起之后在大漠南北活跃了近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的历史舞台上继续顺延了约二百年;它从原始时期的多源流的单一游牧部落,到先秦时期的部落联盟,到秦汉之际兴起的大一统的匈奴帝国,再到汉朝中后分裂的南匈奴的内迁和北匈奴的西迁西域,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化的南匈奴和消失的北匈奴。这期间匈奴由游牧民族到与汉人杂居,到汉化建立起国家。中间经历了千变万化。它的兴起与衰落的漫长过程,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从上古时代到公元三世纪末,可能是由北亚的游牧,渔猎,采集的单一部落,慢慢的迁徙中,逐渐壮大;在原始时期的多源流的单一部落时期,蒙古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和部落割据着。那时各部落的情况,彼此之间互不统属,逐水草而居。部落间的交流,攻伐,兼并,联合,从而形成较大的部落联盟或部落集团。这个多元的祖源,多元的血统的部落联盟或部落集团,凭借着社会生产力较之其他部落的的先进,实力较强,在部落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慢慢的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传承有序。匈奴的那一部分以本部的名称来代表整个部族,从此蒙古草原上诞生了一个叫匈奴的民族。
匈奴的民族诞生在蒙古草原的北部,和西伯利亚的南部地区,处于高纬度的蒙古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区,其地理位置与高度使其成为一个各方海洋湿气均难达到的内陆高原。冬季严寒,温度是零下二十度一三十度,有时甚至达到零下四十度。夏季多雷雨,降雨时间和雨量极不稳定。空间上也不均匀。夏天极易形成旱灾,牧草变得枯萎,大群的蝗虫又使草地破坏,饲料急剧减少。使得生活生产中的牛羊的草料也没有了。接下来牛羊马就会大批地饿死,人口的繁衍生息也会受到影响。同样冬天的雪灾也会造成灾难。
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游牧生活变得极不稳定,导致了各部落经常因为水源草场的争夺的发生争斗。使得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成了适者生存。纯粹的游牧不能满足生存的所需,需要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来弥补所需要的物资,从存量物资的合理分配到增量地获取上来。
增量的获取上,就是劫掠和贸易,就需要从周边的国家获取,这就需要大规模的政治组织。这就是部落联合体的形成,这样可以最大保障匈奴向南迁徙,同时也不断地吸纳文化相近的部落。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周朝时期,被称为鬼方,春秋战国时期,活跃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北狄,赤狄,白狄,长狄,等最后都不见诸文字了。或许他们早已融入匈奴中,成为其组成部分。
春秋初期,秦国的西进,西边的义渠,大荔等被灭,其残余势力很有可能加入了匈奴中间了,秦国的建国史及时对西戎的不断打击,拓地千里,获得了极大的土地人口,从而有了向东进军的资本。西戎残存或向北,或向西继续迁徙。融入穷他的部族。
战国的中期,赵国的北进,赵国的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后,北进攻伐林胡,楼烦,将林胡,楼烦连续打击下,驱赶到阴山以北。分别设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在赵国的不断打击下,娄烦被迫归顺赵国,林胡被彻底打垮,向北逃遁不见于史书,其残部向北跨过阴山,投奔并加入了匈奴,根据学术研究表明,匈奴早期的贵族大姓中就有‘兰’氏,林胡之‘林’于与匈奴中的异性贵族兰氏读音非常接近。极有可能,林胡投降匈奴后成了匈奴的四大异姓部落之一的兰氏部落。楼烦在战国后期,赵国自顾不暇之际,脱离赵国,投奔匈奴,作为匈奴治下的部落,继续在阴山下的河套继续游牧。
由于中原列国的打击下,中原周边的部落的残部,向匈奴靠近。加入了以匈奴为首的匈奴游牧部族集团,遇到外敌入侵和对外掠夺时,可以号召部落联合起来一起对外,增加了军事实力,加强了防御力量。但是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利益为主的。一旦这种利益不再存在,联盟就会分崩离析。部落平等共存。
直到战国末期匈奴的势力发展到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时期,匈奴才崛起为统一的匈奴帝国。同一时期,中原也形成了统一的秦汉帝国。开启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