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谨言慎行经典语录诙谐幽默(10条谨言慎行的箴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0:36:47    



01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出自《格言联璧·接物类》

释义:在处理事务时,不要做得太绝、太过分。在批评和指正他人的时候,要小心避免说得太过直白和彻底。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留有回旋的余地,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面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时,我们应学会宽容和理解,毕竟谁都会犯错。

批评他人时,切忌尖锐刻薄。《孙子兵法》曾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处境,不要过于苛责。

正如孔子所言,“恕己及人”,要求别人时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言词得当,方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无论是为事留余地,还是批评戒尽言,都体现了一种智慧和胸怀,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法则。

学会留恕之心,方能赢得长久的理解与支持。



02

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出自: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释义:在行动上要率先垂范,而在言辞上则要谦逊低调。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受人尊敬的人往往是那些默默付出、以身作则的人。

他们不夸夸其谈,不让言辞喧宾夺主,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正如古语所云:“行胜于言。”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真正的榜样力量来自于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实际的举动。

另一方面,言必后人,意味着在表达意见时,应当谦虚有礼,不争先恐后,不显山露水,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以此来完善自己。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以行动为先,做出表率,而在言辞上则保持谦逊,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03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

释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谨慎言辞,而在独处时要自律心性。

古人云:“言多必失。”在公众场合,我们要注意言辞,不随意议论他人,不说过头话。

谦虚平和的态度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力量。

另一方面,孤独时要明鉴内心,自律自控。

古人云:“慎独。”独处是考验一个人自我约束能力的时刻,只有在无人监督时依然保持正直和清醒,才真正值得信赖。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群体中要谨言慎行,尊重他人,而在独处时要保持自律,自省内心。



04

暴人之恶,痛于戈矛。

--出自《格言联璧·悖凶类》

释义:公开揭露他人过错比直接的物理伤害还要让人痛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不足,公开指出他人的错误,犹如用利剑刺向他们的心灵,造成的伤害不仅深远,而且难以弥补。

《论语》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对待他人的过错时,我们应当以宽容和善意为出发点,而不是通过揭短来贬低对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与其苛责他人,不如用同理心去理解和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05

身稳口稳心稳,到处安稳。

释义:保持身体、言辞和心态的稳定,能在各种情况下都保持安稳和谐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身体的稳健是一切稳定的基础。

古人云:“身体健康,乃万事之根本。”只有身体健壮,我们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享受生命的美好。

其次,言辞的稳重也是保持人生安稳的重要因素。

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谨言慎行不仅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还能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一旦出口,便难以收回。言辞稳重,才能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

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平和。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静自然平。”

心态稳重,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所以,做到身稳口稳心稳,是我们安身立命、处世为人的根本法则,能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圆满和充实的生活。



06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出自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中篇》

释义:在情绪高涨时要控制言行,不要因为一时的兴奋而话多或草率行事,以免失言或出错。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谨慎稳重是我们待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当我们处于兴奋状态时,往往容易意气用事,说出不该说的话或做出不该做的决定,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苏东坡曾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意思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保持冷静,从容应对,不因一时的情绪波动而过多言或草率行事。

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既能避免因兴奋过度引发的失误,又能让我们在顺境中依然保持谨慎和清醒。

这种智慧能帮助我们在激动之时依然稳重,确保我们的人生道路愈加平稳顺畅。



07

逢人只说三分话,君子旁边有小人。

司马光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知其惑者哉?”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无论知道什么都要说出来,那么他迟早会陷入困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动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完全坦露自己的内心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背叛。

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使在君子的身边,也可能潜伏着小人。

所以,与人交往应当留有余地,既能保护自己,也能观察对方的真心。

“慎言慎行,以防无后。”在日常交往中,保留三分话,不仅是对自己安全的保护,也是对他人感情的尊重。

这种态度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促使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08

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情疏只为钱。

“借酒言欢”后,容易言多语失。

饮酒使人失去自控力,容易说出平时不会说的话,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许多酿成大祸的言行往往就在一时醉酒之间。

金钱是试金石,往往成为亲情、友情的试炼场。

金钱虽好,可仁义更为珍贵。然而,现实中多少感情就在金钱的天平上失去了平衡,被现实击碎。

这句话警示我们,保持清醒和谨慎的态度至关重要。

饮酒需有节制,切莫因一时欢愉而言行失当;对待金钱要理智,切勿因蝇头小利而伤害珍贵的感情。

唯有保持警惕,持守本心,我们才能在复杂的世间保全自己的尊严和珍贵的情义。



09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出自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释义:做事必须谨慎认真,才能成功;而如果轻率草率,往往会导致失败。

老子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只要在开始和结束时都保持同样的谨慎态度,事情就不会失败。

慎重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保障。慎重行事意味着全面考虑,周密计划,减少风险。

轻发则多败。古人云:“言不顾行,所为无成。”轻率行事的人,往往没有深思熟虑的策略支持,其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烹调小鱼,必须小心谨慎,不能翻动太多。

这道理同样适用于大事小情,慎重为上,避免因轻率而破坏大局。

因此,保持一颗严谨细致的心,在每一步都付出足够的思考和努力,是通向成功的秘诀。



10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出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

释义:事情的结局取决于开端和过程的正确与否,只有在开始和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才能有好的结果。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是,如果自身端正,即使不指令他人,也能带动大家。

如果自己不正,即使反复指令,也无人愿意跟从。这表明,根本和基础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好坏。

因此,任何一件事要想有好的结果,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准备,过程细致入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成功。

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成功都需要从根本上打好基础,用心经营。

积极应对开端和过程,未来的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