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花中四君子的古诗有哪些呢(十首最美的咏兰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10:03:40    

兰花,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花中“四君子”。兰花以其独特的风姿和高雅的气质,成为了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此刻,让我们踏上这充满诗意的旅程,邂逅十首最美的咏兰诗词,每一句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每一字都饱含着悠远的韵味,它们皆是值得我们反复品鉴收藏的艺术珍宝。

《古风·孤兰生幽园》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翻译】孤独的兰花生在幽深的园子里,众多的杂草一起把它掩没。虽然承受着春天温暖阳光的照耀,却又为深秋的月亮而悲伤。早来的飞霜淅淅沥沥,翠绿的艳丽恐怕将要早早停歇。如果没有清风吹拂,它的香气又能为谁散发呢?

【简析】这首诗以孤兰自喻,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开篇描绘了孤兰生长在幽僻的园子中,被众多杂草所掩没,象征着诗人自己虽有才华,却被埋没在平凡人群之中,不被赏识。兰花虽能享受到春日暖阳,但又为秋月的到来而悲哀,暗示人生既有得意之时,也有失意之刻,反映出诗人命运的起伏和内心的忧虑。早来的飞霜使兰花担忧自己的美丽将消逝,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兰花生存的艰难,也是诗人对自身处境艰难的感慨。如果没有清风的传播,兰花的香气无人能知晓,这体现了诗人渴望得到赏识和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咏兰》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翻译】亲手培栽的两三株兰花,在日暖风和的天气里依次开放。久坐室内竟不知香气弥漫,推开窗子时才发现有蝴蝶飞来。

【简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兰花的清幽之美以及诗人对兰花的喜爱之情。诗人亲手栽种两三株兰花,在温暖和煦的日子里,兰花依次绽放。体现出诗人对兰花的悉心照料和对其生长的期待。诗人在室内久坐却未察觉兰花的香气,侧面烘托出兰花香气的淡雅清幽,不张扬。当推开窗户,发现有蝴蝶被兰花的香气吸引而来,以蝶的出现进一步衬托出兰花香气的迷人,也展现出兰花静而美的姿态。

《高山幽兰》 郑燮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翻译】千古以来最幽贞的就是这花啊,它不求出名显达,只愿与烟霞为伴。就连打柴的人或许也会担心通往这里的路被发现,所以还要在高山上多遮蔽一些。

【简析】这首诗是郑燮对高山幽兰的赞美与歌颂。开篇直接点明兰花具有千古以来的幽贞品质,它不追求声名显赫,只求在烟霞之中保持自身的高洁。此句高度赞扬了兰花的淡泊和高雅。诗人担心打柴人的到来会让兰花的生长之地被世人所知,所以希望高山能多些遮蔽,保护兰花的清幽环境不被破坏。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兰花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对宁静、清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回避。

《兰》 董其昌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翻译】青葱的兰草靠着石头栽种,它孤独的根须不与其他的花一同开放。饮酒微醺后在山窗下展开书卷,阵阵香气从纸上习习传来。

【简析】诗人开篇描绘了兰花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与众不同的开花习性,突出了它的孤高和独立。“孤根”一词更强调了兰花的独特和不随俗。后半部分写诗人在酒后于山窗下展卷阅读时,竟能从纸上传来兰花的阵阵香气。这里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兰花的香气与书卷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意和清幽的氛围,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兰花香气的清幽持久。

《广群芳谱》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翻译】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无人知晓,客人在东轩种下它留给我阵阵香气。知道它有清幽的芬芳能够解除秽气,更爱它细长的叶子生长的巧妙更能够抵御寒霜。它的根深植在密集的石头中秋天早早地绽放芬芳,丛生在修长的竹子旁中午能享受阴凉。想要让蘼芜和它一起在堂下,眼前就能常常看到楚辞里描绘的景象。

【简析】开篇指出兰花原本生于幽谷不为人知,后因客人栽种得以留香。这既写出兰花的低调,又表现出它香气的迷人。 颔联又强调兰花不仅香气清幽能除秽,而且其细叶还能巧妙地抵御寒霜,进一步赞美了兰花的品质。颈联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和习性,其根傍石早放秋芳,丛倚修竹享午荫之凉,展现出兰花的生机与惬意。尾联诗人希望让蘼芜与兰共在堂下,这样眼前就能常常看到如楚辞所描绘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兰花的喜爱和对高雅环境的向往。

《饮酒·幽兰生前庭》 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翻译】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着清风。清风轻快地吹来,兰花别于杂草之中显现出来。前行中迷失了原来的道路,顺应自然或许能走通。觉悟到应当归去,鸟尽时良弓就被废弃。

【简析】首联描绘幽兰生长在前庭,蕴含着芳香等待清风的吹拂,以幽兰自喻,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机遇的期待。颔联当清风突然吹来,兰花的芬芳在杂草中凸显出来,寓意着诗人期待自己的才华和美德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被发现和赏识,与庸碌之辈区分开来。颈联诗人感慨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但又觉得顺应自然之道或许能够找到出路,表现出对人生选择的迷茫和思考。尾联最后诗人觉悟到应当回归初心,同时也暗示了世态炎凉,如同鸟尽弓藏,表达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自身处境的警惕。

整首诗借幽兰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既有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又有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警觉。

《题杨次公春兰》 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翻译】春天的兰花如同美人一般,无人采摘也娇羞地自我奉献。时常能闻到它在风露中的香气,然而它生长在蓬蒿艾草深处难以被发现。想用丹青描绘出它真实的美丽颜色,希望能将兰花补充进《离骚》的传记。面对它就如同面对屈原,连冠佩都不敢随便。

【简析】首句以美人喻春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春兰的娇美姿态,春兰无人赏识仍自芬芳的品性。通过嗅觉感受其香气,又言其身处蓬艾之中不为人见,凸显春兰的孤独与遗世独立。表达了诗人想用绘画记录春兰的美,以补入《离骚》这样的经典之中,足见春兰之美可与《离骚》中的香草相媲美,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兰极高的评价。最后对春兰的态度与面对屈原时相提并论,表明对春兰的无比敬重。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杜牧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翻译】平常作诗的思绪巧妙如同春天,又因为这幽静亭子旁新长出的蕙草而感到欣喜。蕙草原本就是以其馨香可与君子相比,如今绕着栏杆生长又是为了谁呢?

【简析】首句诗人表明自己平常作诗的巧思如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创作才华和灵感。第二句发生情感转折,由诗思转向对蕙草的喜爱。将蕙草的馨香与君子的品德相类比,赋予蕙草以高尚的象征意义。最后一句通过以问句作结,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同时也可能暗含着诗人对知音难觅或者美好事物不被充分理解和欣赏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蕙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内心深处的某种期待与感慨。

《兰花》 方回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

【翻译】积雪消融,在幽深的树林里散发出奇异的芬芳,干枯的松树和槲树杂乱地分布着。 这里恐怕就是兰花生长的地方,不允许行人刻意去闻那香气。

【简析】首句描写深林中飘出独特的香气,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次句描写兰花生活环境杂乱,但香气非常。 第三句对兰花的生活环境和芬芳香气而感到困惑。尾句赋予兰花一种清高、矜持的姿态,似乎它的香气不愿被行人刻意追寻,强调了兰花的独特和高洁。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兰花,表现出兰花的幽僻、高洁,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品质的赞赏。

《着色兰》 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翻译】芳草繁茂碧绿,思念着你在漓水的西边。 兰叶上盈盈的露水,好似要向人啼哭。

【简析】首句通过茂盛的芳草起兴,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将叶上的露水拟人化,说它好似要向人啼哭,形象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伤感。露水的“似欲啼”,实则是诗人自己因思念而欲哭的心境写照。整首诗通过描绘芳草、露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深沉,意境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