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张仲景简介资料(医圣——张仲景)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8 09:51:44    

1873年前的今天,医圣张仲景出生。


简介

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150年3月4日,距今已有1873年,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


家庭背景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他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年仅10岁就接触过许多医学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时代背景

张仲景故里位于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他处在战乱频繁的东汉末年,当时田野荒废,人民饥寒交迫。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疾首痛心。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并非文学夸张,而是残酷的现实写照。


于是,他发奋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良医。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


从师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

10岁左右的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力学不倦的精神,就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孺子可教,张仲景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无论是遗作还是传记,都表现了张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他是建安三神医之首,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一部分人否定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观点,从而一针见血地批判中医的某些刻板思维。

本人在医学上确实缺乏专业知识,但我认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藏,即使实用价值不大,精神价值也足以警醒后来者,要做一个业界的良心者,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公元219年,16卷

②曹操.《蒿里行》.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