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大众文化精神是如何被消解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5 09:52:12    

大众文化精神似乎已经不见了,甚至没人在乎大众文化精神,认为大众文化不过是一种平民文化,没什么精神可言。其实,大众文化精神已经被消解,人们在不知不觉之间被同化了,也就不明白什么叫做大众文化精神了。


社会在发展,人们更新了好几代,早就不懂什么叫做大众文化精神了。大众文化的概念产生于四十年代的美国,本来是一些社会学家批判的对象。他们认为,在美国社会,大众把时间浪费在低级的影视、连环画、流行歌曲、色情杂志、暴力节目等文化垃圾里,就算是颓废的,低迷的,毫无作为的文化,而不是致力于社会变革的文化。其实,大众文化具备政治性的意义,只不过在普及过程中出了问题,只是追求市场的扩大,影响文艺家,迫使他们制作迎合市场的商品,进而造成文化的均质性、划一性,却无意于提高大众的教养。

大众文化受众广泛,把精英文化拉下神坛,使以往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知识和艺术变成众人享受的东西,本身就是民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人们不单是大众文化的接受者,而且还是创造者。大众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装置是大众媒介。大众媒介发达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普及了,知识和教养的金字塔构造崩溃,男女老少的闲暇时间增加,文化产品不断低廉化,大众文化精神的形成就有了可能。以前照相机只有少数人才能玩得起,后来发展成为很多人都能玩得起的东西。还有电视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洗衣机等,无不是从权贵阶层推广到平民阶层。随着商业的普及,市场形成了,很多商品走下神坛,进行了市场化运作。人们可以轻易获取智能手机上的信息,可以随时沟通,随时购物,随时观看短视频。是不是一种极大的自由?

当然不是。虽然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消费,离开了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就无从谈起,但大众文化本身具备一定的精神特质,而不是毫无精神气质的文化。大众文化是流动的,不安定的,如同商品一样被生产、被消费。以前电视没有普及,只有权贵们可以观看电视,现在家家都可以看电视。以前权贵们能买得起手机,能上网浏览信息,现在几乎人人都能玩手机,都能上网浏览信息。以前看电影是权贵们的专利,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看电影。是不是经济发达了,大众文化就进化了?当然不是。进化的只是工具,传播手段反而退化了。大众文化传播工具进化了,一条文化信息不到五分钟就可以传遍全球,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比起以前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大大进步了,但传播的信息被严格管控,不再是自由的信息,也不再是体现大众文化精神特质的信息。日本的漫画,英国的披头士,美国的爵士乐,中国的京剧,算是大众文化的代表,但是对比前五十年的这些艺术形式,会发现大大不同。现在的这些艺术形式还存在,却不如前五十年的富有独特的精神和气质。或许,资本已经渗透进这些艺术,只是把这些艺术打造成赚钱的工具,却不管什么精神气质。因为具备精神气质的艺术大多是“危险的”,容易被权力系统忌惮,也容易被剔除。为了安全起见,资本主动剔除这些艺术形式中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剔除“带毛刺”的东西,使其变得温文尔雅,雅俗共赏,甚至一味迎合观众,也就没有什么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了。

看看商业电影占据票房榜首,再看看学者、教授在电视上和艺人们一起杂谈搞笑,没有课堂上的严肃,只有迎合大众的媚态,就知道很多艺术以及艺术家、学者、教授已经成了大众文化的俘虏。固守精英文化的学院派鄙视他们,不给他们提升职称,但所有人在接受电视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时候,已经被大众文化同化了。市场形成之后,大众文化也成了一种被资本绑架的文化,成了资本赚钱的工具。而以前大众文化的精气神似乎完全消解了,转变成一种消费文化。看看一些节假日变成购物节的现象,就知道资本是如何改造大众文化了。

资本推出节假日专用的吃食,推出符合节假日主题的娱乐节目,还会推出以城市消费文化为核心的电视剧、电影、短视频等,带动人们消费。而人们平时休闲娱乐大多靠手机完成,连接互联网之后,就可以干很多事了。如此一来,资本不仅改造了媒体,而且改造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改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大众文化中的互助精神消失了,因为互助可以省钱,不利于资本雇佣廉价劳动力,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作价出售,形成统一市场,供人们挑选。大众文化中的独立精神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平庸甚至庸俗气息,吃美食,购物,旅游,而不是读书和街头表演。大众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思想也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知足常乐,听话挣钱,谁要是再提民贵君轻思想,谁就是遗老遗少,不合时宜。毕竟,人们大多不读书,已经被资本诱导,不明白大众文化的精神,也就日渐沉迷了。

城市文化兴起,高楼林立,商场鳞次栉比,广场被绿色植物切割,人们聚会只会在饭店,不会到广场,当然不会有什么大众文化精神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