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古太原“八景之一”的阿育王塔,全国仅剩的十九座释迦牟尼舍利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4 10:24:43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极其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这种语言形式,谱写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建筑乐章。

通过几期初浅的探访,我们已经被中国古建筑的魅力所折服。它就像惊艳了时光的“老友”,诉说一代又一代的故事……

出发之前,我还在想“为什么叫阿育王塔?”“全国好像有很多阿育王塔?”带着疑问,我们来踏上探访阿育王塔之路……

阿育王塔又称惠明寺舍利塔,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现在晋源二中内。


隋唐时期,皇帝们崇信佛教,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恭请沙门彦琮来晋阳讲经;仁寿二年(602),在晋阳城中建起一座更宏伟壮观的大寺院,即惠明寺,寓“惠赐光明”之意。

此寺有三进大院落,楼阁殿堂应有尽有,极尽华丽豪奢。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舍利塔,即阿育王塔。当外来的人远远地看到此塔时,就知道晋阳城到了。

这便是阿育王塔的建成时间,但阿育王塔可谓历尽劫难仍凌苍。

现存之阿育王塔,为明初重建之塔。据《元一统志》记载,北宋太平兴国年晋阳城毁,惠明寺及佛塔亦同时倾塌。其后该处显现灵光,宋真宗命重建惠明寺及高90米之木塔。

咸平二年(999年),塔遭地震雷电毁。咸平六年(1003年),朝迁遗内侍王守真等率诸州兵1300余人重建,塔改为砖砌,三年成,塔身累瓮九级,高约52米,皇帝降诏以汾州僧启为住持,并钦赐金书。

此次重修可以从元丰八年(1085年)资政殿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吕惠卿《惠明寺舍利塔碑》(现存晋祠博物馆)“沼广堂庐五十有四间”得到证实。

元末,惠明寺及塔再遭战火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僧德阂化缘募资重修惠明寺,此后明正德、清康熙时都曾修葺,傅山先生撰《重修惠明寺舍利塔碑记》都有记载。民国以后,惠明寺逐渐没落,寺庙尽毁,只有塔存。

阿育王塔总高25米,喇嘛式,塔基方形,边长14米,塔座方形,边长8.8米,塔座之上为实心白色覆钵体塔身,钵顶上6层立式莲瓣组成的塔脖子,上置圆锥形13层相轮,周边悬吊着铁铃,华盖上是琉璃瓦塔顶。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之所以叫阿育王塔是因为:相传古印度阿育王(公元前268-前232年在位)发动过一次大规模战争,使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事后感到战争杀戮太重,受沙门感化,皈依佛教,发愿在大千世界建84000座舍利塔。据佛经记载,阿育王继位后,为报佛恩聚佛祖真身舍利八万四千粒,建塔八万四千座。震旦(即中国)有十九座。

这十九座塔,其中部分塔因倒掉、修缮、迁移等原因,相继发现了弥足珍贵的佛祖舍利及大批珍贵的供养物。其中山西有五座,分别是代县的阿育王塔、山西永济普救寺舍利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山西榆社县塔和晋阳阿育王塔

代县的阿育王塔

山西永济普救寺舍利塔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

山西榆社县塔

晋阳阿育王塔

如今的惠明寺已无存,落户在太原的阿育王塔,凤凰涅槃后以西域风情的巍峨俊秀,成为了古太原“八景之一”中的“古塔凌沧”,见证着晋阳古城的沧桑巨变。

正如明嘉靖年间,浙江按察使副使太原晋祠东庄人,高汝行曾作诗《古城怀旧》一样,吟诵着千载佳话……